不想當平凡申請者?這樣用課外活動讓招生官記住你!

你在考慮留美大學申請時,可能會問:「課外活動真的重要嗎?」、「難道不是成績更重要?」

答案是:** 相當重要!** … 但可能不是你想的那種方式。

讓我們來簡單拆解一下。


課外活動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根據 2023 年 NACAC(全美大學招生輔導協會)報告,只有 6.5% 的大學認為課外活動「極為重要」。但關鍵在於,這些學校通常是最難進的學校,它們的申請者中有 80% 以上以符合學校的學術標準,因此,課外活動就成了脫穎而出的關鍵。

如果你的目標是頂尖學校,課外活動就是你展示個人特色的好機會。但即使你不打算申請這類學校,課外活動仍然可以展現你是怎樣的人,而不只限於你的成績


什麼樣的活動最受青睞?

大學沒有一份「最受歡迎活動排行榜」,但有些活動特別容易讓人印象深刻,例如:

自主發起的活動 – 你自己開始或主導的事情。

出於求知慾 – 你因為有興趣而去學習,而不是為了履歷。

能產生實際影響 – 你的活動能帶來明顯改變。

不限於校內 – 參與社區、國際或網路上的活動。

獨特或不尋常 – 不是所有學生都會做的事。

與責任感有關 – 例如,幫助家人或分擔家務。

與其為了履歷塞滿一堆活動,不如專注於 3-4 個長期投入的活動,展現你的 主動性、影響力、穩定性與承諾。


廣度 vs. 深度:如何平衡?

很多學生的錯誤是做太多事情,導致什麼都做不好。大學不會因為你參加了 15 個社團就覺得你很厲害,反而會更重視你的活動是否有意義

該做的:選擇幾個你真正投入的活動,並持續參與。

別做的:加入一堆社團,只為了讓履歷看起來很豐富。

想像一下,你寧願讀 10 本普通的書,還是 3 本真正讓你大開眼界的書?招生官的想法也是一樣。


如何找到你真正喜歡的課外活動?

不知道該選什麼活動?先問問自己:

👉 我想學什麼?

👉 我想在哪些方面成長?

👉 我對什麼感到好奇?

👉 我喜歡什麼樣的體驗?(獨自學習、團體合作、動手實作等)

👉 我想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幫助個人、影響社區、改變世界)

如果還是沒頭緒,先觀察自己平時怎麼花時間。 喜歡看 YouTube?試著自己拍影片。喜歡畫畫?學習數位插畫。愛玩遊戲?組織電競比賽或設計遊戲內容。

關鍵在於,把你喜歡的事情轉化為一個有意義的活動。


如何打造獨特且具競爭力的活動?

美國大學不只看成績,他們還想知道你能為校園帶來什麼? 他們在招收「學生」,也是在招收「社群成員」,希望你能積極參與校園活動。

大學如何評估你的個人特質?

  • 推薦信(來自老師或輔導老師)

  • 個人申請文書

  • 補充短文

  • 活動清單

  • 面試或影片自述

如何規劃有亮點的活動?

  1. 選擇 3-5 個核心價值,例如:「創造力、社會責任、領導力」

  2. 研究 大學看重的特質(例如:求知慾、合作能力、持續投入)

  3. 腦力激盪 至少 5 種活動,結合你的價值觀與大學想看到的特質。

  4. 選擇 3 個最有潛力的活動,開始執行!

  5. 記錄你的成長,思考這些經驗如何影響你的大學申請。

你的活動應該展現你是誰、你關心什麼,以及你的行動力!


7 個常見錯誤:如何避免?

1. 只為了讓履歷好看而參加活動
大學希望看到你真正投入並帶來影響,而不是一份充滿沒意義的清單。

2. 以為只有擔任幹部才算領導力
你不需要是「社長」才能展現領導力,主動發起一個有影響力的活動 也能算。

3. 只選名氣大的活動
名校夏令營不一定是必須的,社區活動或自發性專案也能讓你脫穎而出。

4. 堅持做自己已經不喜歡的活動
如果某個活動讓你痛苦,適時放棄沒關係!你的心理健康更重要。

5. 只參加學校內的活動
試著探索社區組織、網路社群、線上課程,拓展你的影響力。

6. 花大錢參加「付費精英課程」
招生官知道哪些經驗是「買來的」,比起昂貴的課程,他們更看重自發性學習與成長

7. 模仿別人,而不是做自己
你不需要複製某個「成功學長姐」的路徑,找到屬於你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讓你的申請發光!

課外活動的重點是展現你的個性、熱情與影響力。不管你是在組織活動、深耕興趣,還是幫忙家人,這些都能讓你的申請更有說服力!

與其問:「什麼活動對申請有幫助?」不如問自己:

👉 我真正喜歡做什麼?

👉 我能如何透過它產生影響?

👉 這些經驗如何塑造我的未來?

找到你的熱情,堅持下去,讓它成為你的優勢!

Previous
Previous

UCAS 個人陳述大變革!這樣寫才能脫穎而出!

Next
Next

美、英、加、澳大對決:哪裡的大學最適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