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國際學生申請大學時常見的錯誤,你中招了嗎?

申請大學的路上,是不是常常覺得自己像在打怪升級?翻看無數學校網站、追求每個細節完美 (現在開放舉手)。

作為一個輔導過無數國際學生的專家,我發現大家常常會踩進相似的坑。為了讓你的申請旅程更順暢,我特別整理了七個國際學生申請大學時常見的錯誤,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避開這些地雷吧!


申請「超出負擔範圍」的大學

想像一下:你申請了像 UCLA、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或倫敦國王學院這樣的頂尖學校,卻沒跟家人討論學費問題。你以為可以拿到全額獎學金,結果錄取通知書來了,但獎助學金卻沒有。這時才發現,國際學生的工作選項有限 (可能只有校內每週最多 20 小時的打工),學費壓力山大。

該怎麼辦?

  • 永遠不要覺得你會得到全額獎學金,風險極大!

  • 早點跟家人討論財務狀況,了解能負擔的範圍。

  • 研究各校提供的國際學生獎助學金選項,確保學費在你的負擔範圍。

  • 在確認最終大學名單前,列出完整預算 (包括學費、住宿費及其他生活費)

  • 多做點研究,了解申請留學國家的簽證打工限制。


只申請超高競爭率的學校

這裡有兩個類型的學生:為方便分辨,叫做 Jeff 和 Allen 好了。
Jeff 知道要平衡校單,申請了夢想名校以及一些錄取率高的學校。雖然夢想名校沒上,但他還有很多其他好選擇。Allen 則覺得自己很例外,只申請頂尖學校,結果全軍覆沒。

該怎麼辦?

  • 建立一個平衡的大學清單,包含「夢想名校」、「適合學校」及「安全學校」。

  • 別太依賴成績和分數,頂尖學校更看重整體背景及個人特質。

  • 花時間把申請資料做到最好,讓自己在不同學校都有競爭力。


申請太多學校

Kelly 同學申請了將近 20 多所學校,遍佈不同國家,每所學校的申請要求都不一樣,搞得身心俱疲,導致有些申請文件品質不一。

該怎麼辦?

  • 精挑細選,將學校清單限制在 12-15 所內,注重質量而非數量,畢竟撇除你每天要做的事,你真的沒剩多少時間了。

  • 確保清單平衡,包含「夢想名校」、「適合學校」及「安全學校」,如果超過 15 所,先排好優先順序,並先完成自己最想去的學校申請文件。


太晚才開始準備

Katherine 因為學業和課外活動太忙,一直拖到高三才開始準備 SAT,結果發現考場都滿了,只剩下一次機會考到理想分數,壓力爆表。

該怎麼辦?

  • 高一就開始了解考試內容,對國際學生來說,SAT / ACT 的重要程度比美國本地學生更高,因為大學招生官通常不太熟悉海外高中教育的品質。

  • 考試之間間隔至少三個月,就和運動和樂器練習一樣,你需要給自己充足的時間來提升。

  • 提前規劃,國際考場選擇有限,而且考位通常很快就滿了。


競爭性

Joey 想讀電腦科學,卻不知道這是高度競爭的科系,需要更高的錄取門檻。他忽略了額外的申請要求,結果四處碰壁。

該怎麼辦?

  • 研究所申請科系是否為「熱門科系」(申請人數超越名額),有些學校可能會使用「名額有限」或類似的說法。

  • 注意是否有額外要求,像是更高 GPA 或單獨申請程序。

  • 誠實評估自己的競爭力,確保你無論在學業成績還是整體來看,都超越最低條件符合標準。


自己換算 GPA

Chloe 同學為了符合「美式風格」,用線上工具將成績轉換成美國 GPA,結果招生官無視這個「自算 GPA」,只看學校提供的原始成績單。

該怎麼辦?

  • 提交原始成績單即可,招生官懂得處理不同國家的評分系統。

  • 如果你的評分系統特別少見,可以在申請表的「額外資訊」欄位進行簡單解釋。


忽視申請後的要求

Josh 提交完申請後就放鬆了,結果錯過了學校的補件通知,其中包括他夢想名校的要求,最終錯失錄取機會,因為他沒有完成申請的所有步驟。

該怎麼辦?

  • 定期檢查電子郵件 (包括垃圾郵件夾)。

  • 登錄學校的申請系統,隨時跟進申請進度。

  • 收到要求後,儘快回覆,避免錯過截止日期。


大學申請是場硬仗,但避開這些常見錯誤,可以讓你少掉不少麻煩,花點時間用心規劃、仔細研究、再三確認每一步,成功就近在眼前!

Previous
Previous

如果你成績優異但沒有課外活動,看這篇就對了!

Next
Next

注意!ACT 考試將於 2025 年迎來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