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 Personal Statement 的五個步驟
想像你要找一位室友並且要和他一起生活四年。你會想要了解這個人是誰,他/她喜歡做什麼,可能還有更多細節。
你在尋找一位熱愛音樂、對驚悚電影感興趣、週末喜歡探訪咖啡館的人嗎?還是希望找到一個幽默、腳踏實地並和你一樣喜愛閱讀的人呢?
不要懷疑,美國大學跟你一樣,也是在這麼做。大學也想更好地了解你。
其中一個了解你的方式是透過你的 personal statement:一篇650字的文章,展示你是誰、你重視什麼、你能為校園社區帶來什麼,以及你和這所學校是否契合。
什麼「不是」personal statement?
雖然你可能會想像寫 personal statement 就像寫高中課堂上的任何一篇英文學術論文(例如文學評論或論述文),但 personal statement 完全不同。它是很個人的,這意味著你要寫關於你自己,而大多數學生並不習慣這樣做。
在討論你應該在 personal statement 中包括哪些內容之前,先了解以下幾件事,personal statement:
不是英語課上的五段式論文,不需要做出一個論點並用證據支持它
不是你課外活動的清單
不是分析性的,而是更隨意、個人化的,甚至帶有一點脆弱感
不是學術論文,不需要避免使用「我」
不是「親愛的日記」式的日記
那麼,personal statement 應該包含什麼?
要將你 17 或 18 年的生活故事濃縮成 650 字的文章,確實有點困難。這裡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把你到目前為止的人生看作一部電影。你需要將對你具重要意義的某些時刻、故事、經歷或場景敘述出來,展示你是誰和你重視什麼,就像電影片段一樣。
有兩種基本結構可以選擇:
主題型結構:一系列相互聯繫的時刻、故事、經歷和見解,由一個共同主題聯繫起來。例如,五種不同的小吃探索了你的五個不同面向。
敘事型結構:傳統的故事結構,按時間順序敘述你面對的挑戰、你採取的行動及從中學到的東西。
如果你沒有遇到過重大挑戰(或不想寫它們),我強烈推薦嘗試主題型結構。畢竟,我們是多面的個體,不應僅僅被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所定義。
第二步 - 大綱
有些人可能覺得列大綱沒必要,但我可以保證這非常重要!它可以為你提供清晰的藍圖,節省大量時間(並確保你的草稿可行)。
對於主題型結構…
描述你在「七件事練習」中挑選的七件事。
概述這七件事如何與你不同經歷聯繫起來,展示不同的價值觀。
包括你對這些價值觀為什麼重要的個人見解,以及你如何從每個經歷中成長。如果這些見解出人意料更好。
為每一個寫一小段。
例如,也許有七位不同的人給你寫的七張卡片,每張卡片代表一個不同的互動或經歷,展示了你的一個面向。或者七種不同的小吃。甚至是七所不同的小學(如果你像我一樣,童年時期搬了很多次家)。
對於敘事型結構,將「挑戰及我如何應對的練習」轉 90 度,橫過來,把「挑戰」放在頂部,「學到什麼」放在底部。如果你將其分為三個部分:
挑戰 + 後果
你如何應對
你學到的東西
由於只有約 650 個字,應該為每個部分分配約 200 字。
第三步 - 撰寫草稿
一旦你有了一個可行的主題和大綱(以及詳細的例子),設置計時器 30 分鐘,開始寫作。不要讓自己在任何一個草稿上花太多時間,因為你可能會經過多次修改。越早放下舊草稿,才能深入寫出更好的下一篇。
在這個階段,專注於先寫文章的主體 (body) 部分。許多學生會為了想出一個精彩的開頭而卡關,但開頭只是開頭。一篇文章是否成功取決於文章的核心內容。如果你擔心自己會被開頭卡住,可以寫一句暫時的占位句,提醒自己之後回來再調整。
第四步 - 提升層次
一旦你有了第一或第二稿,或者如果你感到有些野心勃勃,可以採用一些技巧來提升段落內容的品質。要讓你的內容真正脫穎而出,你需要有一個相對不常見的主題,並將其與不常見的價值觀和案例聯繫起來。
例如,許多學生會寫他們想成為一名電腦工程師。如果你想要脫穎而出,你可能需要將你的文章與一些不常與電腦工程師相關的價值觀聯繫起來。與其使用「合作」、「效率」或「實踐」,或許可以集中於「社會變革」、「福祉」和「責任」。
這種不常見的聯繫越多,你的 personal statement 就越有可能脫穎而出。想出一些特別的連結不容易,但花點時間來做這一步非常值得,相信你的大腦比你想像的更具創造力。
第五步 - 修訂
在修訂過程中,使用以下清單來檢查你的文章是否清晰:
主題型結構
我的主題與價值觀是否清晰?
我的例子是否具體,並清楚的與主題與個段落的價值觀相關聯?
我的價值觀是否通過這些例子展示出來?
每一段是否都基於我的經歷和價值觀提供了一些獨特見解?
敘事型結構
我的挑戰是否清晰?
挑戰對我的影響是否清晰?
我克服挑戰的方式是否清晰?
我通過這些經歷學到的東西是否清晰?
最後,一個最好的方法是大聲讀出你的文章,或著更好的是讀給朋友、家人或老師聽。他們能給你一些建設性的反饋,讓你的文章更流暢。
如果你也預計要申請 UC 系列的美國大學,別忘了看看《如何撰寫 UC 的 Personal Insight Qu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