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Additional Info」的秘訣
你完成了自傳,完美呈現課外活動清單,也終於將 Common App 申請表填了,然而,你突然發現了一個欄位 —— 補充資訊區 (Additional Information section),這時候相信你會忍不住問:「這個有必要填嗎?」
答案是:「看情況」
但確實有些你能參考的準則,幫你了解這個欄位的用途,並告訴你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透過這一區域讓自己更具競爭力。
什麼是補充資訊區?
這是一個讓你向大學招生官補充額外訊息的地方,通常出現在 Common App 或 Coalition App 中。雖然這裡有 650 字的空間,但務必要保持簡短有重點,別忘了,招生官閱讀一份申請只花 6 到 8 分鐘,如果你能此一過程簡潔明瞭,何樂而不為呢?
補充資訊區在哪裡?
以下是操作步驟:
登入你的 Common App 帳戶
點擊左側選單中的「Writing」
找到「Additional Information(補充資訊)」欄位,就在此處!
我一定要填補充資訊區嗎?
先停下來回顧你的整份申請:
是否有任何重要內容遺漏?
是否有需要解釋的特殊情況?
如果不確定,請人來幫你確認,有客觀的意見總是好事。
如果你覺得目前的申請材料已充分表現了你自己而且包含校方想知道的一切,那麼大可跳過這個區域,補充資訊區是選填,只有當你有重要原因須額外說明時才需要填寫。
該放哪些內容?
以下列出一些可以放進補充資訊區的內容,但請記住要保持簡單明瞭、專注於內容對你的影響,招生官可是有上百份的申請等著他看,時間寶貴,所以千萬別讓自己顯得囉嗦。
無法完全展現的活動細節
如果你的精彩的活動多到超過了清單的限制 (10 項),或某些活動的 150 字描述不夠全面,可以在這裡補充說明。但請只選擇對你影響深遠的活動進行補充,並以條列式呈現。
健康相關問題
如果你因長時間生病 (例如一個月的單核白血球增多症) 而影響了成績,或者有慢性疾病影響了學習,且這些狀況未在其他地方提及,可以在這裡說明。
可能被誤解的「紅旗」
例如:某學期成績突然下滑,可以簡要說明為何成績會突然下降。預測讀者可能會有的問題,並提供一些背景資訊,從觀看者可能產生的疑問出發,是因為排課衝突而放棄了 AP 課程?還是為了專注於學業而不得不放棄體育活動?在這裡簡潔的解釋 (千萬別讓文字看起來像在抱怨)。
無法參與課外活動的原因
如果你因為打工、家庭責任或通勤時間過長(每天單程超過 1.5 小時),而無法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可以考慮透過補充說明讓招生官了解。
身體或學習障礙
這裡,你可以說明你的障礙如何影響了成績或活動參與,註明診斷時間及應對方式,許多有障礙的學生有獲得合理的幫助,如果你未獲這樣的輔助,這是個點明狀況的好地方。
家人有障礙或失業
如果你的家庭因成員失業、障礙或無家可歸等情況而影響了你的生活,這也是提供背景資訊的好地方。若這些困難與影響你成績的時間一致 (例如:SAT / ACT 期間),也可簡單註明相關日期。
特殊的評分系統或課程架構
特別是對國際學生,若你的學校使用不同於美國的評分系統,或你有過海外留學經歷,這裡是正是你提供說明的好地方。
其他相關背景資訊
例如單親家庭、家中語言非英語,或你是家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等,都可以提供更多資訊,幫助招生官更了解你。
那麼接著輪到「不要」放什麼內容?
另一篇自傳
每所大學對申請資料的數量都有規定,這是為了確保評估的過程更具公平性,所以唯一例外的補充資訊區,請以事實、簡潔為原則撰寫。
找藉口
我們都會犯錯,這很正常,但別在這顯得過度苛求、情緒化,如果成績或測驗表現不如預期,請用冷靜的語氣解釋影響,並強調你是如何應對的。
簡歷
你需要補充的是「額外的」內容,如果活動清單已經涵蓋了你的主要成就,不需要再複製貼上一次你的簡歷。
新冠疫情影響
全世界都受到了影響,除非疫情對你的學術或課外表現有極大影響,否則不必特意提及,招生官對此已有充分了解。
稍微低於預期的測驗分數
標準化考試只是大量資料中的一個點,不可能完全代表你的能力,在 AP 考試拿了 3 而不是預期的 5,或 SAT 閱讀得了 700 而非想像中的 800,這些細節不會毀了你的整體申請,不需要額外說明。
如果我沒什麼可補充?
那就乾脆留白,真的沒關係,也非開玩笑!這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如果你剛好想建構一份能幫你加分的活動清單或單傳想升級一下內容,歡迎參考我們的另一篇文章:《兩個步驟,豐富你的課外活動清單》。